壓力管道焊縫使用超聲波探傷還是射線探傷
在壓力管道的焊縫檢測時,超聲波探傷與射線探傷都是可以使用的檢測技術,它們各自基于獨特的物理原理,在檢測效能、適用范圍以及操作特性等方面展現出顯著差異,那么我們應該選擇哪種探傷方法呢?
壓力管道焊縫超聲波探傷
超聲波探傷利用高頻聲波在管道中傳播時遇到缺陷產生反射的原理,通過探頭接收回波信號定位缺陷位置、大小及方向。當高頻超聲波傳入壓力管道焊縫時,一旦遇到諸如裂紋、未熔合這類缺陷,便會迅速反射回來。探傷儀捕捉到這些反射波后,就能精準計算出缺陷的位置。
超聲波探傷儀小巧輕便,便于攜帶到施工現場,隨時隨地開展檢測工作。在一些大型化工裝置的壓力管道安裝現場,檢測人員只需手持便攜式探傷儀,就能快速完成對焊縫的初步篩查。
但是超聲波探傷這項技術對操作人員的經驗要求高,需要他們具備豐富的波形分析知識。面對復雜的波形圖,經驗不足的人員可能會一頭霧水,難以準確判斷缺陷的性質。當遇到材料晶粒粗大或者表面粗糙度高的焊縫時,超聲波容易受到干擾,導致檢測結果不準確。
壓力管道焊縫射線探傷
射線探傷通過X射線或γ射線穿透焊縫,使膠片感光或數字探測器成像,依據影像黑度差異判斷氣孔、夾渣、未焊透等體積型缺陷。這種檢測方式的結果直觀可靠,而且可以將圖像存檔保存,方便后續追溯和分析。
然而,射線探傷也存在明顯的短板。由于射線具有輻射性,對人體健康存在危害,所以在操作過程中必須采取嚴格的防護措施,如穿戴厚重的防護服、設置防護屏障等,這無疑增加了檢測的難度和成本。射線探傷設備往往比較笨重,移動不便,而且檢測成本較高,需要專門的暗室處理膠片或者昂貴的數字成像設備。對于室外檢測,需要清場,沒有人員走動。
超聲波探傷和射線探傷對比
超聲波探傷在管徑較小、壁厚較厚的管道檢測中表現很好。這是因為對于小口徑厚壁管道,射線探傷時射線的散射和衰減問題較為突出,圖像質量容易受到影響,而超聲波探傷則能憑借其良好的穿透性和反射特性,準確地檢測出內部缺陷。在檢測角焊縫、承插焊等復雜接頭時,超聲波探傷同樣具有獨特優勢,能夠有效檢測出垂直于聲波傳播方向的線性缺陷,這些復雜接頭結構不規則,射線探傷往往難以全面覆蓋,而超聲波探傷可以通過調整探頭角度和位置,實現對缺陷的精準探測。
射線探傷更適合薄壁管道和對接焊縫的檢測。對于薄壁管道,射線能夠輕松穿透,并且在膠片或數字探測器上形成清晰的影像,便于檢測人員準確判斷缺陷情況。對接焊縫的結構相對規則,射線探傷可以通過控制射線的入射角度和曝光參數,獲得高質量的圖像,對平行于射線入射方向的體積型缺陷,如密集氣孔、夾渣等,顯示效果非常清晰。在一些低溫管道、劇毒介質管道等高安全等級焊縫的檢測中,射線探傷作為常用的復驗手段,能夠為管道的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。